上肢和手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卒中后上肢和手功能障碍严重降低了个人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我久性功能障碍分级标准中,人的上肢功能占全身功能的60%,手指功能占上肢功能的90%。常见的导致上肢和手功能障碍的原因有脑卒中、外伤、乳腺癌术后等,以脑卒中居多。
我国每年有超过250万例新发的脑卒中患者,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据美国心血管疾病协会(Americanheartassociation,AHA)资料统计每40S就会出现一位新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初期,大约有69%~80%的患者有上肢和手功能障碍,发病3个月后,约有37%的患者手部抓握、伸展动作控制不,发病患者中后只有大约12%的患者手部功能有较良好的恢复,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影响深远。
上肢及手功能康复常见误区误区1:对上肢及手功能综合康复的必要性认识不足。有些师和患者认为上肢及手功能康复就是作业,没有多少方法。
事实上,上肢及手功能康复是一个系统和复杂的过程,除了作业,还有运动、物理、心理、中医传统康复等。对于外伤的患者来说,有效恰当的康复法综合起来应用,才能尽快恢复肢体功能。
误区2:片面的关注某项功能而忽略患者的整体在疾病的早期训练其健侧手的功能,训练其早期脱离床面起坐站立的水平,使患者的手活动区域得到提升,提升其学习的能力,以改善其对肢体的指挥调控能力。
在病人的训练过程中,片面强调手功能的恢复,特别是某些通过现有的评估认为将成为废用手的患者,艰辛和努力的训练得不到很好的进步将导致病患过渡的忧虑和心理负担,我们可以采取技术帮助改善需要患手参与的活动的完成能力。
见多了脑损伤的病人发现自己可以握拳,于是师和家人包括他自己天天练握拳练、捏橡皮、抓球等运动,结果就成为了东西越抓越牢,抓得住放不开,甚至手就此畸形形成。
如果早期注重禁止往手里塞东西拼命捏的动作,适度刺激手背部并尝试缓慢训练张手动作,患者和家人都学会适当的腕指牵伸的动作以随时缓解手腕部的痉挛,师的治方案多关注一些在控制痉挛的状态下的整体和手功能训练的方法,一定会避免很多恢复过程中曲折。
误区3:手外伤主要依靠手术上肢的功能主要表现于手部,它组织结构精细,肌腱、内在外在肌、关节囊、韧带、骨骼等组织位于其间,位置相对人体其他部位表浅、,容易损伤。手外伤后因组织缺损、神经损伤、瘢痕挛缩、肌腱粘连、关节僵直、肌肉瘫痪和萎缩、伤口长期不愈等,造成手的粗大运动功能(力性抓握、非抓握)及精细运动功能(精细抓握)和感觉功能的障碍却不能有效解决。
康复早期介入,可减轻肿胀、保持关节位置正确,保护未愈合组织,增加和保持关节活动度,增加和恢复肌力,恢复感觉,改善手的协调性,以及增强耐力等,使患者的手重新获得大功能,尽早回到家庭、工作及社会中去。
误区4:过渡的制动石膏固定和支具保护都为早期的骨关节和软组织的修复和保护提供了基础。但是,常见制动过渡导致的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甚至疼痛、水肿等,事实上如果早期的时候,只要病情稳定即可开始康复及接受正确的锻炼理念,很多症状可以不伴发。
如非受伤的中心区域,即使在固定下也可以进行一些力量训练,可帮助消除远端的水肿,预防肌肉萎缩;对于上肢的干骨骨折的更要在可耐受的情况下再进行一些促进骨折愈合骨小梁整齐排列的手法康复;对于失神经支配的上肢如果早期不注重正确体位的摆放,或者仅仅摆放在某个体位,就会可能导致关节和肌肉的疼痛和挛缩等的发生。
误区5:过渡的运动导致运动模式的改变和“不节能”
人体的运动是一个的装置,有很多机制都还是一个谜。一个肱骨远端骨折的病人,一个卒中的病人,肩上举都出现异常的动作,导致手的活动范围和耐力远远达不到日常活动的要求。
病患只要自己出现某些动作,他都会欣喜若狂的不断去做这个动作,也不知这个从专业的角度是错误的运动会导致的不良后果。
所以他们会形成耸肩侧弯身体以抬上肢来完成日常活动中需要抬肩伸手够物的动作,如此形成一个不良的运动模式,长此以往造成动作高耗能,甚至局部的畸形和疼痛。
上肢及手功能康复实用前沿技术
1.物理疗法
1.1冷疗法对于上肢及手运动损伤、扭伤或者术后物理主要在早期开始介入,冷疗法是临床常用的物理疗法之一,低温可以使神经兴奋性降低、传导速度减慢,这对感觉、运动神经有阻滞作用,可阻断或各种病理兴奋灶,故有镇痛解痉等作用。除了冷疗,还有电疗、光疗、磁疗也适用。
1.2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肌电触发电刺激综合了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和神经肌肉电刺激两种方法,是近些年来国内外发展较快。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生物反馈训练系统是一种新兴的康复训练模式,既可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提高肌力,改善手指协调性,又可不断刺激肢体的关节位置觉,促进运动感觉恢复。
胡江飚等联合应用生物反馈疗法,对手指屈伸肌力大于0级的脑卒中患者70例进行4周,手指向心屈曲,则将贴片正极置于患肢前臂距腕横纹2.5am处,负极贴于小臂内侧上1/3处,手指伸展训练,正极贴于手背近腕横纹2.5am处,负极贴于小臂背侧上1/3处。
患者根据治仪提示,配合做出伸或屈手指的动作。此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手功能。BelloAI等采用类似方法,结果表明,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可以改善肌肉的收缩功能,改善手部功能的运动。
肌电生物反馈仪是一款集合了被动电刺激、肌电反馈(助力)电刺激、多媒体生物反馈训练于一体的功能电刺激仪。
1.3功能性电刺激(FES)
技术功能性电刺激(FES)是利用一定强度的低频脉冲电流,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来刺激一组或多组肌肉,诱发肌肉运动或模拟正常的自主运动,以达到改善或恢复被刺激肌肉或肌群功能的目的,可代替或矫正肢体和器官已丧失的功能,功能重建FES在刺激神经肌肉的同时,也刺激传入神经,加上不断重复的运动模式信息,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在皮层形成兴奋痕迹,逐渐恢复原有的运动功能。
实时反馈患者主观运动的意愿和要求,帮助患肢在想动的时候动起来,这样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对中风后受损的肌肉收缩的意识,不断的主动训练,会让放松肌肉和协调手部动作变得更容易。
手功能康复系统仪是一款创新型功能性电刺激产品,通过电刺激肌肉以产生腕背伸,拇指外翻等动作为目标,帮助恢复手的功能活动。
将绑带固定在功能位角度,三片不锈钢一体化电极,定位于前臂肱桡肌和桡侧腕屈肌处,刺激腕背伸,以活动控制手和前臂肌肉的神经。电极片可重复N次使用,大大节省了使用成本,有效解决了医疗器械痛点。
1.4经颅磁刺激(TMS)rTMS可以促进患手运动功能的恢复,低频rTMS可以中断大脑半球间的竞争性,使得健侧半球运动皮层兴奋性相对降低而患侧相应增加,达到兴奋性平衡,促进患肢运动功能恢复。
还有研究表明,低频rTMS造成神经兴奋性的改变不仅仅局限在刺激局部,同时还可对相联系的远隔部位产生影响,并且还发现低频刺激可增加脑血流量,进一步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康复。
1.5压力疗法脑卒中患者往往伴随有上肢水肿、肌肉萎缩和肌张力高的症状,压力疗法是目前能够消除水肿和降低肌张力的有效方法。
2.手功能障碍的运动和作业
上肢功能尤其是手的精细运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是康复工作的重难点。运动和作业是患手功能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常认为,康复训练中感觉运动输入反复刺激中枢,通过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轴突长芽等方式,使大脑功能重组,神经支配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恢复。
的总体流程和肢体训练方法相似,早期以被动的关节活动和按摩为主,功能恢复期以主动手功能训练和生活能力训练为主。
康复机器人是可以自动执行任务的人造机器装置,用以取代或协助人体的某些功能,促进功能障碍者的康复效果,也可以为老年人及残疾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2.1.认知知觉能力训练主要针对脑中风、脑外伤患者进行注意、记忆、计算、时空定向、推理、想象等方面的训练。
2.2精细动作功能训练通过各种模拟器械训练及精细动作训练,提高手上肢的灵活性协调性,改善感觉功能和提高手的实用功能等。
2.3功能性作业活动训练达到扩大关节活动范围、增强肌力及耐力、使肌张力正常化、改善平衡协调能力,增强机体整体功能水平。
2.4虚拟情景游戏训练配备情景互动,使患者脱离枯燥的常规康复训练,于娱乐游戏中得到机体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康复。
情景虚拟互动评估与训练系统是一款用于整体功能训练及任务导向康复训练的高科技产品,它可以通过3D动态捕捉器对患者的康复训练动作进行识别判断,实现在可控的范围内做上肢、下肢、颈椎和腰椎系统运动的康复训练,可针对不同关节不同方向进行训练。
在训练中可以增加训练难易程度及时间的调整。特别加入了手部功能训练和镜像疗法训练。使患者的训练精细化,具体化。
2.5运动想象和镜像刺激运动想象疗法:是指在没有明显肢体活动的情况下,内心反复模拟和排练运动活动的过程,根据运动记忆在大脑中某一特定的区域从而达到提高运动功能的目的。
运动想象训练结合常规康复可改善慢性期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镜像技术:镜像疗法是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一种新兴技术,其可通过运动相关脑区(前回下部、运动前皮质腹部)和顶下小叶中的MNS,促使大脑皮质产生可塑性改变和功能重组,进而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
手功能智能康复系统,是通过穿戴由五个电机驱动的手套,在3D视频、色彩、声音的引导下,通过运动想象、镜像、主被动、双手运动、任务导向的训练,能够促进手功能精细动作和力行抓握的康复,同时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手眼协调、本体感觉的恢复。
智能木插板,训练时根据所选的游戏对应孔内有灯光指示引导完成操作,训练棒插入采用非接触式检测,自动识别当前训练孔板,有训练反馈功能:音效灯光双反馈。
智能磨砂板,每个游戏可以固定时间长度和路线长度,结束后可以选择重新开始或退出。游戏过程中可以适当设计关卡增加趣味性。
上一条:神经电刺激|Nature:电刺激激活免疫系统疗法 | 下一条: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训练注意事项 |